指导支持单位:
深圳市人民政府
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
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
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
5G物联网产业联盟
中国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
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
博览会组织单位:
深圳市科技创新局
深圳市工业自动化行业协会
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
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等
承办单位:
励兴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
深圳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
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:
励兴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
合作支持媒体:
中国机器人网\中国自动化网\亚洲自动化与机器人网\中国智能制造网\中华工控网\智博数字\维科网·智能制造\中国智能化网\中国工业机器人网\中国传动网\中国传感器网\数字在线等......
产业资讯:深圳发布培育智能机器人产业计划,智能机器人产业呼唤高端人才
6月6日,深圳市工信局、深圳市发改委、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《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2-2025年)》(简称《计划》)。《计划》提出四大目标:一是产业规模跃升,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,其中无人机产业增加值达到百亿级规模,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实现快速增长。
二是创新能力提升,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,产品精度、可靠性、平均寿命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新增1个省级或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,10家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“独角兽”企业,20家企业技术中心。
第三,产业应用拓展上 ,组织实施一批电子信息、汽车、教育、安防、物流等领域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,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机器人深度应用案例,实现智能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。
第四,产业生态优化,打造一批检测认证、标准制定、知识产权运维等公共服务平台,智能机器人配套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,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。
《计划》提出加强核心技术攻关、强化示范应用推广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、加快支撑能力建设等四大重点任务,并提出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自主创新工程、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工程、智能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、智能机器人云化协同工程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、知识产权与标准体系建设工程等七大重点工程。
其中,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方面,《计划》提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组织实施“揭榜挂帅”专项,围绕精密减速器、伺服系统、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。深入开展机器视觉、自主导航、语音语义识别、自主避障等智能技术研究,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。加强飞行控制系统、图像传输系统、传感器等无人机(船)关键技术与部件研发,提升无人机(船)产业自主可控能力。
在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自主创新工程方面,《计划》提出整合骨干企业、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,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开展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,加强高端六轴多关节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。围绕小批量订单、个性化定制、柔性化制造需求,积极研发人机协同作业的新一代机器人。在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领域聚焦传感器、芯片、执行器等开展技术攻关。在无人机(船)领域开展激光雷达、可见光传感器、多光谱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攻关,推动智能无人系统传感器向高性能、小体积发展。
制造业是深圳立市之本。深圳制造业如何发展?在付作军看来,深圳由于产业空间的限制,发展制造业必须立足高端,机器人就是制造业数字化的龙头产品,没有机器人很难实现数字化的落地。
“研发投入是衡量高端制造业的指标。”付作军告诉记者,2021年汇川技术研发投入达16.85亿元,近几年,汇川技术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额的8%~10%。他认为,更好地发展高端制造装备产业,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,离不开研发的持续投入和高端人才的培养。
付作军表示,此次《计划》中提出要引进一批国内外“高精尖缺”创新人才和团队,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。高端研发需要高端人才,这正是深圳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基础。“深圳正在打造一个开放的市场,同时,技术也是需要开放的,仅靠实验室、院校解决不了,需要打造产学研一条线,最终由企业让技术落地实现产业化。” (OFweek机器人网)